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 T.et.S.人工育苗的研究

    李明云;周福荣;曹克驹;

    本文通过对香鱼不同育苗方法试验效果的分析,其结果表明:采用“综合育苗法”,有生长快、成活率高、方法简单、易于为群众掌握等特点,适于在我国推广。本文还对培育池的饵料生物组成,溶氧量和水温等环境因子与育苗关系进行了论述。

    1983年01期 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浙江滑溜蜈蚣藻及其生活史的研究

    裴鲁青;

    本文作者对浙江沿海生长的一种大型红藻——滑溜蜈蚣藻 Grateloupia turuturu 进行了形态构造繁殖结构及生活史的研究。该藻在我国属首次记录。滑溜蜈蚣藻为带状大型红藻,藻体可明显分为皮层和髓部,皮层4—6层,髓部由疏松交织的丝体组成。果胞枝丛和辅助细胞枝丛分离生长,均由3、4条枝丝组成。果胞枝二个细胞组成。果胞烧瓶状,受精丝基部膨大。辅助细胞肾形,是枝丛底部明显的间生细胞。囊果具果被。四分孢子囊生于皮层内,十字形分裂。该藻的早期发生类型为间接盘状型,生活史为正常同型三世代式。

    1983年01期 7-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7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浙江渔山岛潮间带裸鳃类软体动物记录

    洪君超;尤仲杰;王依望;

    本文记录了1982年2—6月期间在浙江渔山列岛潮间带软体动物调查中发现的七种裸鳃类动物;其中一种(网纹舌尾海牛)系我国首次记录,二种系东中国海首次报道。

    1983年01期 15-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褶牡蛎Ostrea plicatula Gmelin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 Thunberg形态的年龄变异及海域变异

    周德荫;洪君超;吴振兴;李之介;倪海儿;

    可变性状的变异性的研究是形态学和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牡蛎分类学和养殖学中,变异性的研究有助于确定形态特征的鉴别价值以及选择的养成场或肥育场。本文是对褶牡蛎及长牡蛎各种性状的海域变异和年龄变异的初步探讨。分析结果表明,在奉化吉奇,褶牡蛎和长牡蛎的大小和重量都显著地小于其它海域。本文还对现有文献中有关褶牡蛎及长牡蛎的形态描述进行了讨论。

    1983年01期 21-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鱼类生长的数学描述

    李星颉;陈赛斌;

    描述鱼类的生长,常用 von Bertalanffy 生长方程,但它是在 W=AL~3的假设条件下提出的。本文根据 W=aL~b 这一般情况,推导出鱼类的体长生长式为L_(t)=L_∞[1-e~(-k)(t-t_0)]~(1/b-2),体重增长式为 W_(t)=W_∞[1-e~(-k)(t-t_0)]~(b/b-2),并导出了生长速度、生长加速度、相对生长率的计算公式,确认不仅体重增长曲线存在拐点,体长生长曲线也有可能存在拐点。本文以 W=aL~b 代替 W=AL~3,较之 von Bertalanffy 生长方程有更普遍的意义。本文还以绿鳍马面鲢为例,估计了各项生长参数,计算了各项生长指标,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1983年01期 2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次数:7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0 ]
  • 底层拖网的离底作业

    唐逸民;

    底层拖网有时需要根据鱼群的垂直移动调节进行离底作业。笔者提出,在不改变现有网具的情况下,主要通过调节沉浮比、拖速等因素,单船拖网以网板接触海底,双船拖网以部分夹棕曳纲接触海底,使网具贴伏或升离海底的方法。通过实物测试,空间力学模拟和水槽模型试验,对底层拖网兼作离底拖曳的可能性进行了基础的实验研究。单船拖网通过调节沉浮比(0.5~0.9)和拖速(2.0~3.5kts),拖网的离底高度可在1~27m 范围内变动。双船拖网当沉浮比为0.55~0.86,拖速为2.1~3.5kts 时,拖网的最大离底高度可达11.93m。

    1983年01期 41-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0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钢丝索曳纲的水动力性能

    佘显炜;虞聪达;

    对钢丝索流体动力性能的测试,过去大多是在风洞中进行,本文中所述的实验是根据生产中拖网曳纲的特点,将目前双船拖网中用的钢丝索曳纲在循环水槽内进行水动力性能的测试,测试是在流速矢量不正好处于钢丝索原来所在的铅垂平面的情况下进行的。通过实验所求得的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分别用统计学的方法归纳成数学公式,同时将这些公式与有关文献中所记载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和探讨。

    1983年01期 51-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沉子纲的摩擦阻力和水动力特性

    唐逸民;韩军;

    拖网沉子纲的水阻力及其与海底的摩擦阻力,是渔具设计计算的重要参数。取用实物截段,在不同底质上拖曳,并在水槽中进行了测试,得出了可供参考的数据。下中纲与软沙、沙泥、硬泥的摩擦系数,不缠链的和缠链的分别为0.97,0.84,0.80和0.72,0.70,0.70。下边纲相应的摩擦系数分别为0.96,0.89,0.73和0.74,0.73,0.63。同时得出了适用于下边纲的各水动力特性系数(阻力、升力、法向力、切向力系数)的计算式,缠包网衣结构的下中纲,水阻力系数颇大,从节能角度出发,宜改为滚轮式结构。滚轮式下边纲应改进组装方式,以减小与海底的摩擦力。

    1983年01期 59-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7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围网渔轮捕捞机械液压系统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黄涛;

    围网渔船捕捞机械向多机组和液压化发展是必然趋势。本文就我国现有液压技术条件和围网捕捞作业的要求,对多机组捕捞机械液压系统设计中几个问题作初步探讨。渔船多机组捕捞机械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以中高压(不超过160公斤力/厘米~2)为宜。油路循环形式选用开式系统较多。依其工况特点,液压泵站应分主机泵站和辅机泵站,尚可添置电动泵站补充。为满足系统的功率要求,采用多泵多回路的变量系统,有利于充分利用原动机功率。选用组台式控制元件能使系统简化,并有利于安装、使用和维修。

    1983年01期 67-7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解放前舟山渔业发展初探(上)

    赵以忠;

    本文对解放前舟山渔业的发展过程作了初步探讨。文章指出,解放前舟山渔业生产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即由自给自足的涂面采捕,逐步发展到以自产自销、地产地销为主的近海生产,再进而发展到产、销、加工初具规模的外海捕捞。舟山渔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由于生产力长期受到落后的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束缚,所以总的发展速度十分缓慢。全文分上、下两部分发表。

    1983年01期 75-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舟山渔场张网渔获物调查获得可喜成绩

    吴常文;

    <正> 张网是舟山渔场传统的作业之一,在渔业生产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院海洋渔业系资源教研组1981年继幼无针乌贼调查以来,组织师生对舟山渔场的张网渔获物及经济幼鱼的分布、数量变动规律进行系统的调查与分析.调查期间,分别在岱山、嵊泗、普陀等县的张网地区设置了25个固定采样点,至今共收集样品700余次,对25000多尾鱼虾进行了生物学测定.经初步鉴定,共出现鱼类148种(不包括尚未鉴定的38种),分隶于16个目、65个科、102个属;虾类23种;蟹类8种;

    1983年01期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